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跨境选品星球

2025年8年20日

在亚马逊平台上,科学选品意味着通过数据和逻辑分析找到“既能盈利又可持续”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首先要明确选品的目标:选到能挣钱的品、适合自己的品、自己能做的品。这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利润空间和差异化机会等多方面因素。

市场容量与需求市场容量决定了需求总量和竞争激烈程度。通常,中小卖家宜选择中等规模的市场:核心关键词月搜索量在1万~5万区间的类目,需求稳定、竞争适中。市场容量过大意味着红海市场,头部玩家多,竞争激烈;容量过小则意味着需求稀缺,难以获得足够销量。因此,选品时要评估月销量或关键词搜索量,结合行业趋势动态分析市场潜力。

利润空间选品须保证足够的利润率,以应对亚马逊费用、物流等各项成本。小杜一般建议,在与竞争对手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依旧保留约30%以上的毛利润。亚马逊官方也提醒,在竞争激烈环境下要有“先天”成本优势,否则很难在追求首页排名的同时保持利润。换言之,没有足够利润的商品会让后续运营举步维艰。

竞争强度在评估市场时,要衡量细分市场头部卖家和品牌的占比以及供需比。可通过多维度的集中度指标(品牌集中度、卖家集中度、商品集中度等)来判断竞争格局,通常建议这些集中度指标低于30%时更易切入。同时,计算需求量与供给量之比也很有用:如果需求远大于在售商品数量,则竞争小,反之则说明市场已经趋近饱和。

差异化机会选品不仅要看市场规模,还要寻找差异化卖点。市场上同质化产品太多,具有独特功能或设计的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差异化可以体现在材料、功能创新、外观设计、包装附加值等方面。同时,优秀的产品描述(标题、图片、五点描述等)也能突出卖点。在选品过程中,要分析竞品评价中反复出现的需求点和痛点,从用户角度思考如何创新。

了解以上四大维度后,就需要明白选品流程是什么

科学选品需要按照步骤有序推进:市场趋势判断、类目筛选、竞品分析、关键词验证、供应链对接等。

以下流程可供参考

1.市场趋势判断与灵感触发首先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寻找潜在商机。可深挖亚马逊内部数据,如ABA(亚马逊品牌分析)报告、各站点热销榜单等。

查看趋势方法:店雷达会统计这些上新产品和排名飙升产品,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大类目,以下是比较适合中小型卖家选品的类目。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涉及到工作和创业的诸多因素,小杜用得最多的也是榜单选品,之前是只需要通过更改类目链接的页码数就可以看到100名之后的产品,现在都要借助工具才能完成,这里比较推荐的还是店雷达。

店雷达的网页端功能“亚马逊热销榜”可以实时展现各类目的热销BSR商品,可以通过填入商品价格,上架时间,评分数量,评分值等这些指标筛选出符合自身要求的产品,一般小杜建议上架时间选择3个月之内,价格大于20刀,评分数量在1-30之间,评分值在4分以上,这样子筛选出来的产品是能够给你带来灵感的。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2.类目筛选与市场容量评估确定大致品类后,对各细分类目的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可采用“日销量-大类排名”模型:如果一个大类目下日销仅需10单就能进入排名前2万,则表明该类目需求稳定、竞争适中。同时构建“双轴模型”:横轴为大类排名、纵轴为细分类目排名。处于蓝海区间(大类排名靠前且小类Top20呈上升趋势)通常竞争尚未激化;若发现大类排名靠后、小类Top100头部产品每天销量上千,则该类可能已被垄断,需谨慎进入。也可查看细分类目前10名产品的平均评价:如果有几款产品评价数十万级,说明市场壁垒极高;而若评价数都很少(如百级以下),意味着新品牌仍有机会。一般而言,如果核心关键词月搜索量在1万~5万之间,代表该市场需求适中、潜力较好,适合中小卖家重点关注。通过以上评估筛出容量足够大且竞争可控的类目,才进入下一步深挖。

3.竞品分析与产品定位在确定目标细分市场后,需要选择几款代表性的竞品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价格区间、外观风格、功能卖点等维度筛选出对标竞品,明确目标客户群。然后收集这些竞品的数据,如销量(历史及趋势)、卖家类型(自营、发货模式)、发布时间、BSR/排名变化等。更重要的是对竞品的用户评价进行定性分析:查看5星和差评内容,尤其使用词频分析提取高频词汇,看用户对哪些功能满意或抱怨。综合数据和评价,我们可以初步勾勒出目标消费者画像(性别、年龄、使用场景等)及竞品优缺点,从而规划自身产品的核心卖点。

4.关键词验证与需求测算产品定位后,要通过关键词验证市场需求。使用关键词调研工具(如卖家精灵、鸥鹭,sif,西柚等)查询目标产品核心关键词的月搜索量。亚马逊官方建议,如果主要关键词月搜索量超过1万次,表明该产品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搜索量太低则说明市场需求不足,难以带来销量。关键词工具还可以提供其他相关关键词组合及其搜索量,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长尾需求。若发现高搜索量关键词的竞品数量相对较少(评价数和Listing数不高),则表示该产品领域存在机会。验证后,确保所选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存在,再进入下一步。

5.供应链对接与成本评估最后要评估供应链可行性。联系多家供应商打样询价,了解产品的研发费用、模具成本、生产成本、起订量和交期等。同时考察供应商的实力和资质,避免版权专利纠纷。

店雷达提供的供应商和工厂榜单以及店铺信誉、近30天销售等信息,可帮助快速定位优质厂家在确认供应成本后,还要优化产品包装尺寸和重量,尽量降低物流费用。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在综合评估利润率、运营成本后,判断选品的风险收益比是否符合预期。完成供应链对接后,一个完整的选品方案才算落实。

下面是简单的示范案列

1.通过榜单找新品,来灵感

进入店雷达后台,找到亚马逊热销榜,输入刚才的指令,上架时间近90天,评分数1-30,价格20美金以上,评分值>4,这里找到一个家居产品,直接点到产品详情页。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2. 寻找细分市场和目标竞品

再通过核心关键词首页找到细分市场,分析集中度,卖家类型,新品机会等指标,平均月销162,平均价格34.24,平均评级4.3,评级上架时间2个月。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接下里是初步利润预估,直接通过全网图片搜索,初步了解产品名称和成本价。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刚好找在1688找不到这种的同款,根据产品的结构估算成本在30-50元左右,毛利是超过30%的,那么就可以接着往下走。

市场趋势:综合亚马逊ABA数据和Google趋势,监测该产品的搜索热度和淡旺季变化。很明显这款产品是用来放小型电风扇的,所以是有季节性的,并且这是一个新产品,接下来的趋势变化还要按照用户的反馈和单量来判断。

市场容量:根据站内卖家精灵销量显示,关键词首页产品总月销量约2430,这是一个新产品,目前市场容量不大。

3. 竞品剖析

竞品数据:选取上述目标区间内排名靠前的几款竞品,逐一分析其销量、卖家类型、上架时间和BSR排名趋势。

用户画像:综合竞品的购买者群体,主要为大学生男性居多(男性比例较高、购买动机以固定为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后续Listing优化和精准推广。

痛点提取:深入分析竞品评价发现,客户普遍抱怨该类产品“夹不稳”、“质量差”、“缺少螺丝配件”等问题。通过词频分析工具,可快速定位这些高频负面词汇。这些发现告诉我们,该市场的主要痛点集中在使用稳定性上。

4.供应链评估

成本与资源:再次联系上游供应商,细算研发与模具投入、生产成本及最小起订量。比如,在确定需要增加固定夹时,需要重新计算整机成本是否仍可接受。同时评估潜在专利风险,避免侵权。

亚马逊选品知识篇-如何科学选品

通过找优质厂家这里,输入月销2000件,实力上架,诚信通超过5年,主营产品类型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精准的在做这类产品的厂家,再与其谈合作。

物流优化:考虑到新增组件可能增加产品尺寸和重量,需优化包装设计,尽量减轻体积和重量,以降低海外物流费用。

投入产出比:综合上述数据,评估投入产出比。最终确定的方案应是在保证差异化卖点的同时,能实现目标利润率。

完成上述调研和评估后,我们就得到一个相对快捷精细化的选品方案。按照这个流程操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选品成功率,真正实现“选到能挣钱的品,选到适合自己的品,选到自己能做的品。

选品误区提醒与经验总结

误区1盲目跟风同质化。很多卖家习惯性使用相同的选品软件模型,一味套用热卖榜单筛选条件,然后从1688复制公模货源拼价格,结果只能陷入价格战。其实,这种“数字游戏”往往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微薄。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差异化思维,找到竞品服务不到的用户需求,和相应厂家定制新产品。

误区2过度分散资源。不少新手卖家一上来就上架几十、上百个SKU,结果每个产品的库存、广告预算和精力都很有限,难以做强做优。亚马逊社区总结的80/20法则提醒我们,20%的好产品能贡献80%的销售。个人经验是,把资源集中在极具潜力的产品上,做深做精,远比“弹无虚发”式撒网上架更高效。

误区3只看表面数据。例如,看到某关键词爆增就盲目投入,或只关注短期爆款而忽视背后的合规、季节性和生命周期风险。正确的思路是长期跟踪市场动向,规避法规风险(如医疗器械、宗教类目等需资质审批),不要追热但烂尾的季节品,同时关注长尾增长类目,这类市场竞争分散、更易深耕。

经验总结选品如同投资,需要持之以恒的研究和优化。从灵感触发到数据验证再到落地执行,每一步都要用数据说话。个人认为,新手卖家可以把选品流程想象成股票投资:深入调研、精准定位、集中投资,然后不断复盘与优化。严格遵循科学选品流程,并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往往能大大提高选品效率和成功率。正如亚马逊官方所建议的:筛选关键字搜索量大、竞品评价少、利润空间大的产品类型,集中火力培育“潜力产品”,往往更容易在亚马逊上打开局面。希望本篇分享能帮助卖家朋友理清思路,避开常见误区,踏踏实实选出优质的爆款产品。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亚马逊前台,店雷达,卖家精灵

(来源: 跨境选品星球)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

联系客服

外贸交流群

联系电话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