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再发邮件!事关卖家报税问题!
2025年11月3日
随着亚马逊等国外电商平台相继确认报送卖家数据,这段时间,整个跨境电商圈是炸开了锅!
Q3报不报?0申报怎么搞?多店铺怎么办?……与此相关的讨论此起彼伏,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服务商趁机贩卖焦虑。
针对目前亚马逊卖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咨询了一些大卖朋友、财税公司等业内资深人士,给大家整理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01
对亚马逊卖家来说,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今年7到9月的数据报送问题,这里面呢,大部分小卖家估计都是0申报,情况最为具体。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无外乎两条路。
第一条路,如实上报,等待各地税务局落地执行方案。
大家除了提交亚马逊店铺后台7-9月的实际销售数据,记得把广告费、佣金、运费等平台支出凭证一并导出,报给财务/代账供公司。还不知道怎么获取亚马逊官方凭证的,可以参考下面的路径:
1.结算报告:卖家平台→【数据报告】→【付款】→下载“汇总报告”,含每笔费用明细;
2.形式发票:广告费可联系亚马逊广告团队开“Advertising Invoice”,含税号和金额明细;
3.物流佐证:FBA 费用附“货件处理详情”,仓储费配“库存活动报告”(标注扣费周期)。
据一些卖家咨询当地税务局后,得到的回复是:税务认可“境外凭证+业务真实资料”,不一定非要增值税发票。大家切忌用回款当销售额上报。
第二条路,继续低申报或0申报,所幸赌一把,富贵险中求。
目前,这个政策尚处在数据报送阶段,从国家出台方针到各地的执行落地,这中间肯定有一个真空期。据了解,亚马逊此次数据接收方是北京市税务局,下一步会按照所在地,把数据共享给相应的平行部门或者下级部门。
可以预见,全国各个城市的税务局在执行落地的时候,也存在差异化。沿海发达地区,可能政策相对宽松,当地税务局对跨境电商业务也比较熟悉;三、四线城市,可能这个情况就完全相反了。税务局到底是只抓头部、腰部立威,还是一刀切?跟你公司所在的城市,还有挺大关系的。
大家是主动把数据报送给本地,还是等待总局推送下来再说,就看卖家自己权衡其中的利弊了。对了,切换店铺主体的事情,大家就不要干了,有些鼓动卖家换香港公司的服务商已经被税务局约谈了。
02
针对精铺、铺货卖家,多账号的数据该怎么处理,又是另一个难题。
首先,在目前这个政策下,账户的法人是有概率被税务局问询的,或者收到税务局短信提醒的。那么,如果店铺属于代持法人或者员工等特殊情况,无疑,该怎么处理呢?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技巧可解燃眉之急:税务系统里的电话是可以换的,针对已经注册的这类店铺,可以给现有法人办理新的电话卡,接下来该怎么操作,大家自己意会吧,点到即止。
第二个问题,店群模式如果做合规,应该怎么搞?你不可能上百个账号逐一搞合规吧,不现实。
这种情况,其实可以参照铺货类大卖的合规模式。例如赛维、三态等上市公司,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变通的合规路径。
大致逻辑就是,企业指定一家出口公司做出口申报,然后用香港/海外公司通过协议控制多个店铺(公司),以解决多店铺模式下的零散报关问题,具体如下图所示:

不过,上述这种归集模式在各地税务局那里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像广深、沪杭等跨境电商产业成熟的地区,就没啥问题;但在三、四线城市,就不好说了,卖家不仅要做好向税务局解释这种业务模式的心理准备,而且遇到个别经济困难的小县城,这种归集模式,在当地税务局很可能就行不通,发现你既没发票还是私户收款,空壳公司,那还不稽查到底。
对此,侃侃&白鹿会创始人@Moss 提醒道:建议各位有条件的卖家,抓紧把公司注册地往深圳、广州等一、二线大城市迁移,尽量往当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综试区去靠拢。这样能优先享受到当地的优惠税收政策。(详戳>>Moss:给苦于报税的亚马逊卖家吃颗定心丸!)
说来也巧,就在我们发稿前,有卖家在社群里爆料,有同行已经收到了亚马逊的邮件,明确要求银行账户必须为公司账户,即回款要对公户。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台的验证,将有商品下架或禁售的风险。

今天文章最后,我们也准备了一份《亚马逊报送涉税信息常见问题及解答》的文档,有需要的老铁可加侃侃客服微信:kankanzb2021。
总而言之,对于这次“亚马逊涉税报送”事件,大家既要平常心对待,切勿自乱阵脚;另一方面,抓紧落实一些可以提前安排的事情,规避可预见的风险。
(来源: 侃侃跨境那些事儿)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
线索中心,精准挖掘潜在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