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电池充电器市场 2022 年规模约 218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增长至 351 亿美元,年均增速约 6.4%。
从手电筒、安防摄像头,到无人机、户外装备,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子设备正在依赖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随着物联网的普及,电池早已不只是“能量来源”,而是需要被管理和延长寿命的核心部件。
在这一背景下,除了 Anker 这类以消费电子充电器、移动电源为主的产品之外,具备快充、安全管理与健康检测功能的智能电池充电器正在逐步被更多用户接受。它们不仅解决了传统充电慢、寿命不可控的痛点,也顺应了多设备、多场景同时使用的需求,成为电池充电器市场新的增长点。
这种趋势,在近期的众筹平台上也有了直观体现。比如,Olight 在 Kickstarter 推出的 Ostation 2 电池充电仓,就获得了平台推荐,并在项目期间长期保持热度前列。截至 2025 年 8 月 28 日 17 时,该项目已吸引 11,193名支持者,筹资金额达到2,043,821 美元,远超最初 1 万美元的目标。
图源:Kickstarter
但事实上,智能充电领域并非是 Olight 一开始就最擅长的方向,智能照明才是他们老本行。目前,Olight 在这一赛道还处在“试水阶段”,产品矩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 Kickstarter 等众筹平台来进行市场验证。
01
从代工小厂到专业手电
2007年,傲雷(Olight)在广东成立。旗下品牌Oligh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移动照明品牌,主营产品涵盖EDC手电、强光手电、战术照明灯、头灯、露营灯、氛围灯、自行车灯及周边配件等多个领域。
那时候,中国的手电筒产业主要分两派:宁波一带做代工,拼出口量;广东依托LED产业链,涌现了一批更注重研发的小厂。
和很多人以为的不同,傲雷没去做“大路货”的家居照明,而是挑了一个更窄的赛道——便携手电。只因团队里有人深耕手电多年,这也让公司一开始就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前几年,傲雷基本依托于代工。但代工的老问题大家都懂:利润低、没定价权,品牌也叫不响。于是他们开始尝试走出去,在海外搭代理渠道,逐步拥有自主品牌。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那一年,傲雷试着把产品上到亚马逊,正式进入跨境电商。当时正处于“神仙打架”的阶段,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扎堆,Olight在亚马逊上并无太大起色。
眼看难以突围,Olight索性转向独立站。2016年,公司高层亲自飞到美国,成立子公司,组建团队,从零搭建独立站。没想到一上线就爆单:三天卖了10万美元。虽然物流和售后有点跟不上,但这一次成功,证明了他们押对了方向。【旺季即将来袭,如何将小众国产品类做出千万美金,9月19日DTC出海旺季峰会(深圳),亿级品牌独立站超盘手现场分享干货,点击报名】
此后几年,傲雷的独立站越做越多,目前已在全球搭建了15个站点,覆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和传统依赖代理的模式不同,独立站让他们真正把“品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他们美国独立站(https://www.olight.com/)每月的访问总量已经超过百万,其中超过一半的流量来自用户的直接访问,证明用户对品牌的粘性很高,产品复购率极强。
图源:similarweb
随着Olight在海外市场的崛起,资本市场也开始注意到这个低调的品牌。分别于2021年、2023年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融资。伴随资金注入,傲雷的营收曲线也快速拉升,在2023 年营收就已突破 10 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贡献了 99% 的销售额。
自此,一个从小众手电起家的品牌,逐步成长为营收“十亿级”的跨境企业。
02
涉足第二增长曲线“充电”
渠道稳住后,傲雷开始在产品上不断迭代。Olight 的产品矩阵已经从最初的单一手电,扩展到覆盖日常、户外、战术等多元场景。
图源:olight独立站
核心的经典系列,如 Arkfeld Pro 扁平手电、Seeker 4 Pro 高亮手电和 Marauder Mini RGB 多功能手电,既体现了品牌的技术积累,也成为用户认知度最高的代表产品之一;
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 EDC(Everyday Carry)系列,则强调轻巧便携和多功能性,从钥匙扣灯到口袋夹灯,满足日常随身照明需求;
对于热衷徒步、露营的用户,Olight 推出的户外系列以高亮度、长续航和防水抗摔见长,适合极端环境使用;
而在战术照明领域,Olight 借助高流明爆闪、远射程和防误触设计切入安防与执法市场,成为其差异化优势所在。
有意思的是,傲雷并没有停在“只卖灯”的位置。2024 年,他们开始尝试新的产品线——智能电池充电设备。
2024 年 8 月,Olight 在 Kickstarter 上发布了一款集智能电池充电、健康测试与收纳整理功能于一体的 3 合 1 Ostation X。该款设备不仅能兼容多种电池型号,还内置电池状态检测与安全管理功能,相比传统充电器更智能、更直观。项目上线后很快获得关注,最终吸引了 5,845 名支持者,筹得 114.24 万美元,远超最初目标。
图源:Kickstarter
目前,Ostation X已正式量产,可在独立站或亚马逊上购买,售价为167.96美元。
这一尝试为 Olight 在能源管理领域打开了新可能。到了 2025 年,他们再次回到 Kickstarter,推出全新迭代产品 Ostation 2 电池充电仓。
相比上一代产品,Ostation 2 在容量管理、快充效率以及多设备并行方面进行了升级,并进一步强调“户外与家庭双场景”的使用体验。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 28 日 17 时,Ostation 2 已吸引超千名支持者,众筹金额突破 200万美元,并长期位列 Kickstarter 热门推荐。这也标志着 Olight 在照明之外,成功找到了一条切入电池充电与能源管理的新路径。
图源:olight独立站
在很多家庭里,AA/AAA 电池依旧是常见消耗品:遥控器、无线键鼠、儿童玩具几乎都离不开它们。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也很典型——电池杂乱堆放,满电与废电混在一起,充电时还要分正负极。
Ostation 2 电池充电仓,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尝试。它的设计思路是把充电、检测和收纳三件事整合在一起:电池放进去即可充电,不用担心正负极方向;设备启动时会先检测电池健康状态,并将失效电池分开存放;整体可容纳 28 颗电池,相比随手丢进抽屉的方式更有条理。部分用户反馈,这让他们在找电池和判断电量时确实省心不少。
相比基础款,Ostation 2 Pro 在功能上更“进阶”。它配备了一块 2.8 英寸触控屏,能显示电池电量、循环次数和温度等数据;同时,Olight 自家的 1.5V 锂电池还支持逐颗追踪寿命,这一点在同类产品中相对少见。机身上还增加了两个磁吸接口,可兼容 Olight 的手电和头灯,为已有用户提供了额外便利。
从体验角度来看,Ostation 2 的定位并不是大功率储能产品,而是一个针对日常 AA/AAA 电池管理的解决方案。对于电池使用量大的用户(比如家庭用户或玩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管理混乱”的痛点。但也有用户提到,体积相较普通充电器更大,价格也不算低,这意味着它更像是一个细分场景下的“进阶选择”,而非所有人都必须的刚需产品。
从价格来看,Olight 在众筹阶段给出的早鸟优惠还是比较具备吸引力的:
Ostation 2 标准版套装:众筹价 109 美元(优惠 54 美元);
Ostation 2 Pro 标准版套装:众筹价 139 美元(优惠 64 美元);
Ostation 2 Pro 家庭装(含 24 节 AA 锂电 + 24 节 AAA 镍氢):众筹价 169 美元(优惠 97 美元);
Ostation 2 Pro 手电豪华装(额外赠 Arkfeld CW 手电 + Sphere 迷你灯):众筹价 199 美元(优惠 114 美元)。
图源:olight独立站
从一只小手电到一个电池充电仓,傲雷正在把触角从“照明”延伸到“能源管理”。这意味着,Olight开始触及到 Anker 等出海大卖所在的能源周边赛道,虽然规模和重心还不同,但已经显露出品类延伸的可能。
03
结语
从 2007 年的一只小手电,到如今在 Kickstarter 上斩获百万美金的电池充电仓,Olight 的故事其实就是很多中国出海品牌的缩影:先在细分赛道深耕,再逐步尝试跨界,借助众筹平台测试新品、积累用户反馈。
Ostation 2 能不能成为他们打开“照明之外”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还需要时间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能源消费和智能硬件逐渐融合的今天,像 Olight 这样敢于尝试、愿意跳出舒适区的品牌,正在不断拓展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边界。
↓扫码加入众筹交流群↓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