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亚马逊小卖的出路在哪里?
2024年10年17日
最近,逛论坛,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一开始遍地都是单干贴,分享几万的成功经验,到现在形成没有几十上百万没办法开局的共识。
不得不说,亚马逊的造富窗口正在慢慢关闭。现在亚马逊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不少人说其已经进入了企业级爆品间的竞争,最后必定是大卖一统江湖,小卖全被淘汰。
虽然这种说法我不太认同,但亚马逊越来越卷却是事实。那接下来,亚马逊小卖家的出路在哪里呢?
01
小卖家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任何一个类目,无论类目大小,想要熟悉一个类目、打通供应链、搞定用户需求绝非易事。
也就是说,搞定一个类目并不是有钱就万事大吉。经验再丰富,进入陌生领域,想要成功也必须有巨大的付出。
在投入精力、资本、资源较为相近的情况下,资本永远会挑选投资回报比最高的项目,大卖也是如此挑选类目。
比如小区门口的杂货店,管理成本非常高,但收入也就那个样,一般资本不会轻易涉及。但对小夫妻来说,杂货店虽然不会带来暴富,终究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收入,搞定温饱不成问题。
同样,很多类目或者产品对大卖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付出同样多的成本,总能找到更有性价比的类目。
而这正是广大小卖的机会。
虽然大家都在说亚马逊越来越难,但是与大卖家相比,小卖家其实有很多可以尝试的空间。
小卖家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学习力,去做一些有利润但巨头看不上的长尾产品。
我看到过很多店铺里全是长尾产品,但做得非常好的卖家,他们的收益往往比那些在热门品类中厮杀的公司要好得多。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设立一个目标。
对小卖来说,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打造爆款,先活下去最重要,以月1-5万 RMB的纯利为目标,身心又比上班自由很多,支撑小家庭的小康生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相信这也是广大小卖最真实、最实际的愿望。
02
如何找到这些长尾产品?
想要找到长尾产品,得先找到“长尾卖家”。
在亚马逊中,有一部分卖家深知品类头部的竞争太过激烈,且由于资源有限,难以直接参与头部竞争。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为灵活和实际的生存策略,即依靠品类中尾部等竞争较小的产品来生存。
这类“长尾卖家”便是小卖可以学习模仿的对象,如何找到他们呢?
常规的方法是你得先用大数据选品软件,输入各种字段,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个产品,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表格记录并分析每个产品的ASIN、类目、review、feedback等等数据,最后再根据数据去分析卖家,过滤掉那些不符合要求的。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就算是经验老道的亚马逊老鸟,也未必能如鱼得水,更别说那些入行不久的小卖了。
那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不用进行各种分析,就直接能找到这些长尾卖家群呢?
那就是借助选品工具
总之就是工具帮你做了80%的工作,剩下的20%取决于你自身对产品的认识了。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分享小卖要月赚2W如何进行选品。
03
小卖怎么进行产品布局?
首先进行目标拆解。
月销售净利润:2万 RBM
对应月销售额:30000刀左右足够(普货净利润通常是10%左右,汇率取7:1)
ASIN数量:10个为例(新手也可以多选点产品,15~30为宜)
目标拆解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去选这10款产品了。
有选品经验的卖家可能会知道,一个店铺理想的产品布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基石型产品:即全年都能销售,不受季节性影响的产品。
季节性产品:夏季、冬季、节日等产品,用来冲销量。
高利润产品:专门用来做店铺利润型的产品
爆品:用来做排名型的产品
辅助性产品:可根据个人兴趣、供应链优势、社媒热门等选择。
基于以上产品布局策略,我用卖家穿海来选这10款产品思路如下。
基石型的产品,可以在树懒型卖家群体中及蓝鲸型卖家群体中去选,挑个3~4款能够长期做的产品。
因为树懒型卖家实力相对较弱,他都能卖得不错,你实力比他强,好好搞的话凭啥会比不过他呢?而蓝鲸型卖家虽然实力较强,但他们的产品众多(数十万ASIN),往往不会对单个ASIN投入过多资源,小卖们可以抓住这个弱点,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提升竞争力。
季节性产品可在大雁型卖家群体中去挑1~2款,这类是专人们做季节性产品的,跟着他们做大方向不会错。
高利润型的则可在北极熊这个画像中挑1~2款,这类型的卖家也是专做高利润产品的,在里面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即可。
爆品可在麻雀型或者八爪鱼型里面选2~3款,这两种类型卖家至少精通1个类目,甚至有的精通多个类目,爆品不断;辅助性产品则比较随意,可在其它类型里面选择1~2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画像里面都包含很多款产品,虽然有选品机会指数及选品辅助线帮助你判断产品的一些选择维度,但最终具体选择哪款,还需根据个人对产品的理解及自身实力去衡量。
04
如何确定一款产品能不能做?
选好了一款产品,如何确定它能不能做呢?
我经常会套用三环理论问自己三个问题:
想做
热爱:对某个品类充满热情和喜爱,无论是选品还是运营愿意去花心思不断迭代的方向。
利润:某个产品、品类的单价与销量能否提供令人满意的利润。
容易盈利:上架1-3个月就能盈利,无需战略性亏损。
可做
生命力:3-5年看不到产品被颠覆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但凡设计独特就要留心。
退货率:退货率是否过高。
特殊品类:带锂电池、液体、粉末、食品、药品、认证需求等有较高门槛的,暂不考虑。
CPC :广告成本是否过高。
长尾产品:对刚入门的小卖而言,长尾产品成功率更高。
能做
差异化:找不到差异化、切入点,一律不做。
挑对手:只挑选旗鼓相当或者较弱的对手。对新手来说,只选“小卖之友”长尾卖家。
成本预演:客观看待自身资金实力,避免资金断裂的问题。
若同时满足以上想做、可做、能做的点,则是一款较为合适的产品。
(来源: 小海)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