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大规模“裁员”!货代物流先崩了

雨果跨境编辑部

2025年10年31日

2025年进入第四季度,一场规模庞大“裁员潮”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

01  全球巨头大规模“裁员”

近段时间,亚马逊宣布裁员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成为全球物流和电商行业的热点。据路透社消息,2025年10月下旬,亚马逊计划裁员高达3万名员工,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物流、支付、游戏和云计算等部门。

雨果跨境获悉,此次亚马逊裁员并非因资金短缺,而是为了“强化公司文化”和加速AI投资。根据外媒报道,裁员计划削减办公室职员总数的4%,旨在提升组织效率,持续推进的“降本增效”战略。

其实自2023年以来,亚马逊一直持续进行着效率调整策略,明确标志着企业战略重心从“无限扩张”转向“效率优先”。而这轮大裁员,也不过是今年其他巨头实行“降本增效”裁员策略下的冰山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UPS的裁员规模更令人震惊。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UPS为应对业务缩减,已累计裁员4.8万人(含3.4万运营岗位与1.4万管理岗位)并关闭93家工厂)。公司表示,尽管第三季度利润和营收同比下降,但业绩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益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并计划在秋季和假日季减少临时工招聘。

与此同时,其他海运和货代物流企业也未能幸免。

近日,两家全球知名货代德迅与DSV也都先后传出裁员的消息。据外媒报道显示,全球最大海运货代德迅(Kuehne+Nagel)在第三季度业绩全面受挫后,宣布裁员1000至1500人,以此作为应对“物流过剩和需求疲软”的核心措施。

丹麦物流巨头DSV则计划裁员6-8%,预计将涉及1万至1.3万名员工。据业内人士透露,DSV正在重组其北美与亚洲业务部门,计划通过自动化与数字化手段减少人力依赖,以应对全球货运需求下滑与运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显然在物流端,这股以“效率”主导的裁员潮正在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随着头部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和效率提升,以及亚马逊自营物流的强势扩张,中小货代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市场将不再容忍低效、缺乏技术赋能的传统物流服务商。

可以预见,随着这场席卷全球的裁员浪潮愈发猛烈,一场由人力资本向AI技术的转移,正在重塑全球货代物流行业的格局。

02  裁员背后,卖家如何穿越周期

还记得疫情期间的“天价海运运费”吗?那时,一柜难求、价格飙升,海运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也吸引了大量资本与运力疯狂涌入。但繁荣的另一面,是需求透支。

随着全球消费逐步回归常态,需求的下行与产能的惯性形成了新的失衡。今年以来,从亚马逊到UPS,再到德迅、DSV,都是行业在经历需求降温、结构调整后的阶段性反应。

一位长期观察全球供应链的资深专家告诉雨果跨境,在他看来,这场震荡并非简单的行业周期,而是一次深刻的“价值重构”。

首先,疫情期间被抬高的电商需求正回归理性,消费结构的变化正在重新塑造物流需求曲线,像UPS削减亚马逊业务、亚马逊自身减少仓储人力,都在反映这种“去泡沫化”的趋势。

其次,全球供应链趋向短链化和区域化据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显示,近三年内约38%的欧美制造商已部分转移供应链至墨西哥、东欧和东南亚。长链运输需求因此下降,跨洲际货运利润被压缩。【复购率高达83%韩国电商市场持续升温!11月6日,参加Coupang新卖家启动大会·广州站,开启业务增长新商机,点此报名

此外,AI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部分传统岗位被替代,企业人力结构随之调整,开始“效率导向型增长”的过渡。

从卖家角度来看,这轮调整短期可能带来价格波动和履约周期变化。部分物流节点在旺季仍可能出现阶段性拥堵,但从长期看,随着自动化普及、运力优化,物流整体的可预测性和成本稳定性反而有望提升。一位卖家表示“现在的物流体系在‘去臃肿’,虽然短期不确定,但长期更高效。”行业正在经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向。

某种程度上,这场看似“阵痛”的调整,或许正在帮助整个行业重新校准节奏。过去三年的增长靠需求推动,接下来的增长则靠效率驱动。对于跨境卖家而言,理解这场结构性收缩背后的逻辑,拥抱AI新技术、学用智能分析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可比盯着短期波动更重要。

(来源: 雨果跨境编辑部)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

联系客服

外贸交流群

联系电话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