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雨果网的朋友们

2025年9年24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蓝海亿观

安克创新即将迎来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南京酷科。

酷科是一个有“背景”的挑战者。早在2016年,酷科就成为了小米生态链公司,小米和紫米(ZMI)提供移动电源、充电器等产品

彼时,小米对自己的充电产品,提出了很高的目标。2016年,雷军发布会上说了一句豪言:“以后充电宝只有两个牌子,一个叫小米,一个叫其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米对供应链企业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酷科就在这个严苛的要求下成长起来的。

2014至2018年期间,小米移动电源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其背后,就有酷科的深度参与。 与此同时,酷科为小米、紫米,制造了一系列单口、双口、多口充电器等产品,年出货量突破7000万件。

与安克创始人阳萌一样,酷科的创始人陈玮,也是一个技术型创业者。在为小米做了几年代工之后,陈认为,创立一个自有品牌的时机来临了。

我们在3C充放电行业累积了超过10年的经验。在为小米服务的几年里,我们对产品、技术以及对用户都有更深的理解,有了更充沛的经验为自有品牌奠定了好的起步条件,陈玮说。

2022年,陈玮创立自有品牌酷态科(CUKTECH),随后吸收了ZMI紫米)的核心团队,推出移动电源、充电器、储能等产品,在国内市场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2023年,酷态科首款充电宝,以 978.95% 增速,登顶京东双十一大促增速榜2024年,一款叫“10号”的充电宝,销量快速突破100万台。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抓住2026出海趋势,敬请关注2026年2月28日开店的全球平台资源大会点此报名获取商机!】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图/苏超联赛“CUKTECH”的品牌广告

小米“利小量大利不小,利大量小利不大”的理念,对酷态科产生了深度影响。酷态科坚持在“产品品质”“亲民价格”之间取得平衡,由此实现巨大的销量,其中,充电宝累计出货量达1.5亿,充电器累计出货量超过2000万。

如今,带着小米系供应链高势能的酷态科也出海了,瞄准亚马逊、TikTok和独立站等线上渠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与安克、绿联、倍思等,在充电或储能领域展开激烈交锋。(下文将详细分析酷态科CUKTECH产品、销售模式及其在亚马逊、TikTok、独立站、Facebook等的表现 )

01.

坚持用“中高端思维”造好产品

2006年,陈玮获得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了上海一家知名的电源企业,研究电源技术。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移动电源领域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图/CUKTECH创始人陈玮

在大公司历练多年后,陈玮在2016年回到南京,创立了酷科(南京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先以代工模式切入市场,以积累资金和团队经验。

2017年,酷科获得了小米、ZMI(紫米)以及顺为等资本相继投资,并迅速进入小米和紫米的供应链

6年间,酷科为小米、紫米,生产了一系列的单口、双口、多口充电器等产品,受大量用户好评。

给小米代工多年之后,陈玮萌生了创立自有品牌、输出自己的产品理念的想法。

做品牌的难度,肯定比代工生产更高,但陈玮认为:“我看自己小孩买衣服,就喜欢阿迪、耐克。这群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品牌意识要比我们小时候强太多,所以我觉得做品牌,价值会更大。”

基于这一出发点,陈玮将重心从“代工”转向“品牌”,2022年,成立子公司(南京酷态科技术有限公司),并推出自有品牌CUKTECH(酷态科),主营移动电源、充电器、储能、光伏等产品。

小米的“极致、口碑、快”七字诀的“极致”,对酷态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陈玮认为,酷态科能快速从0—1实现跨越,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定义能力和整体研发能力,“就是能把这个产品打造得比较极致”。

在这一点上,酷态科是有根基的。2023年4月,原紫米核心团队携技术、供应链、品控及渠道资源加入,让陈玮做品牌的信心倍增,并提出将开启“酷态科+ZIMI(原紫米)”双品牌运营模式

“新加入的团队,以前服务过紫米,也服务过小米,还有运营团队和品牌宣传部门。我觉得我们有产品的定义能力,也有产品的设计能力,做品牌的基本要素都有了,就开始做了。”

陈玮认为,移动电源虽然零部件并不复杂,但对安全的要求极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低价竞争。酷态的产品逻辑,就是在品质、技术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让价格保持在合理、亲民的区间。

2023年,外界普遍认为充电宝赛道已趋于饱和,但陈玮依然认为还有机会。他认为移动电源的核心并不复杂,无非是电池、电路、充电协议和使用场景四个环节,但正是在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环节中,存在着被忽视的差异化机会。

首先是电池。陈玮没有走低价路线,而是坚持与国内外的一线电池厂商合作,从最早的三星、LG,到如今的力神、亿纬,确保了电池的安全与品质。

其次是使用场景的拓展。传统充电宝大多停留在“给手机续航”,而酷态科通过电路优化,把功率提升到能给笔记本电脑等高功耗设备充电,同时,在自充上做了突破,其团队将1万毫安时的充电宝,自充功率做到了90瓦,能够在15分钟回电50%。这种“早晨出门前快速回血”的体验,很快打中了用户的焦虑点。

这一思路,很快在一款名为“10号”的产品上得到了验证。该产品在2023年10月推出,定价199元,不仅兼顾美观的设计,同时在功能上实现了对笔记本的充电,并具备高速自充能力,成为酷态科首个销量突破百万台的单品。

陈玮发现,终端消费者并不仅仅是买单的一方,还是其产品迭代、优化的驱动力。一部分粉丝不仅是真心喜欢他们的品牌,还对产品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于是,酷态科挑选出一批专业、热情且愿意投入时间的用户,组建了一个“专业用户群”,甚至在南京不定期组织线下交流见面会,在新品开发和优化过程中,让忠实粉丝第一时间提供意见,帮助酷态科团队迭代和“共创”产品。

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酷态科的思路很清晰,先线上,再线下。

陈玮认为,如果一个新品牌在当地缺乏足够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贸然进入线下渠道,只能依靠低价来打开局面,但这种打法最终受益的只是渠道商,而不是品牌本身。

因此,酷态科选择从线上先行,入驻了亚马逊、eBay、Shopee、TikTok Shop等线上电商平台,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品牌认知和积累用户口碑上。

然而这一过程并不会立刻见效,海外用户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需要时间。在陈玮看来,这与其在2023年初,品牌在国内刚起步时的处境类似,没有人认识你,就只能靠长期主义去熬,把基础打牢,再慢慢渗透市场。

这意味着,酷态科在出海过程中,更愿意用耐心教育市场,而不是依赖短期的低价来“砸”市场。

02.

亚马逊:刚起步,但有潜力

在亚马逊美国站,CUKTECH(酷态科)的整体销售表现仍处于起步阶段。

卖家精灵www.sellersprite.com数据显示,最近30天,CUKTECH品牌下销量排名前23的ASIN,预估总销量约2823单,预估总销售额约10.7万美金。(该数据为估算,可能含部分跟卖及品牌授权,实际销量或受新品上架、活动节奏等因素影响而波动。)从销售规模来看,这一成绩与Anker、Baseus、Ugreen等同类头部品牌,存在明显的差距。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数据源/www.sellersprite.com

从产品布局来看,CUKTECH切入点清晰,一是以高功率、大容量的移动电源为主打,覆盖了45W到140W不同功率段,满足了消费者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二是通过充电器产品补充延伸,形成“充电宝+充电器”的组合,丰富了产品的品类。

然而,这些产品目前整体表现普遍很平淡,三款销量较高的充电宝,在8月合计的销售额仅3.5万美金。

从单品的表现来看,其一款45W、20000mAh的充电宝(B0D8KH4LNB),是目前的主力。

该产品单月预估销售额1.7万美元,评分4.6,评论数量接近千条,在Cell Phone Portable Power Banks细分类目Best Seller榜单处于316的位置,算是CUKTECH目前在美国站最有“存在感”的产品。

如果只看销量和评价,CUKTECH的产品似乎正在站稳脚跟,但其流量表现则透露出另一层隐忧。

卖家精灵www.sellersprite.com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到年底,该产品的流量主要由SP广告支撑,几次明显的高峰,几乎都对应着广告的集中投放,自然流量只是在个别时间段露出微弱波动。可以说,这款产品在当时的市场“存在感”,几乎靠广告砸出来。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数据源/www.sellersprite.com

进入2025年后,该产品的流量来源开始呈现更均衡的趋势,广告依旧是主力,但自然流量的占比明显提高。尤其是在8月、9月,自然流量的比重有明显提升。

在“power bank”核心关键词下看(近30天,销量前77的产品中,有54个品牌卖家),CUKTECH与其他品牌的差距更加直观:Anker稳居销量第一,单月销量超过15万单,远高于第二梯队品牌;Baseus、Ugreen、INIU等也保持着稳定的销量占比。而CUKTECH并未出现在列表中,整体销量体量过小,未能在主流关键词下建立有效的竞争位置,这也是其美国市场布局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数据源/www.sellersprite.com

总体而言,CUKTECH目前在亚马逊尚处于起步阶段,销量一般,但其许多产品有着不错的评分,鉴于酷态科的供应链与资金实力,这些产品依然有冲到前列的巨大潜力。

03.

独立站:Anker、绿联左右夹击

最近一年(2024年9月-2025年8月),CUKTECH独立站累计吸引了约47.6万的访问量。其中,桌面端的设备访问量占比36.09%,移动端占比63.91%。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品牌亿观」了解到,放眼电子3C市场,CUKTECH同行各有各的侧重点。诸如长期耕耘充电生态的Anker、注重设计与营销的Baseus,以及打造配件互联闭环的Ugreen。每家品牌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打法。

其中,Anker算是出海“老大哥”。它几乎把充电相关的产品做全了,覆盖移动电源、GaN快充、PD充电器等各种配件,其品牌背书和渠道优势,让它在欧美用户心里天然自带信任感。而CUKTECH的竞争优势在于,更灵活的价格与某些高功率单品的配置比(比如更激进的100W+定位)。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UGREEN(绿联)以配件起家,近年来通过独立站,把移动电源、扩展坞、数据线等产品打了出去,注重“配件生态”的互联(数据线+充电+桌面配件),产品质感与渠道覆盖强。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在总访问量方面,与Anker、Ugreen、Baseus这些头部玩家相比,CUKTECH的独立站流量显得相当小。过去12个月,其总访问量仅47.6万,不到Anker的1%,甚至只有Baseus的一个零头。

尽管CUKTECH整体体量小,但在其它流量维度仍有不错的表现。其自然搜索占比达57.9%,不仅远超Anker(41.69%),也比Ugreen(53.89%)和Baseus(54.46%)更突出。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相比之下,其在直接访问方面有较大的短板,占比只有28.5%,在这几个品牌中处于垫底的位置,这意味着CUKTECH的品牌力还没打出来,用户对它的黏性和复购心智都不足。

此外,CUKTECH的广告投放较为“佛系”,其付费搜索占比仅0.03%。相比Anker的8.8%、Ugreen的3.9%,CUKTECH靠自然流量过日子的运营方式,虽然降低了获客成本,但也注定其扩张速度有限。

整体来看,CUKTECH独立站是一个“轻量级玩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流量小,但SEO效果好;广告投入少,但扩张慢。

在地域分布方面,美国CUKTECH其第一大流量来源,占比14.28%;其次为越南(9.03%)、墨西哥(7.26%)。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7.14%)和德国(5.17%)的增长尤为突出。特别是德国,流量同比暴涨200.81%,直接挤进前五。

04.

社交媒体:TikTok为主要阵地

在社交媒体上,CUKTECH的体量偏小,但依然持续在累积声量。

「品牌亿观」观察到,截至2025年9月,CUKTECH在Tiktok、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四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粉丝数量,合计仅为6.81万。这与Anker或Ugreen动辄百万级粉丝的体量相比,差距悬殊。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从结构上看,TikTok是CUKTECH相对活跃的平台,积累了5.15万粉丝,占到整体的七成以上。而其他三个平台的粉丝合计不到2万,分别为Instagram(1.1万)、Facebook(0.35万)、YouTube(0.21万),对独立站的带动作用有限。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在内容方面,CUKTECH偶尔也能打出“爆点”。比如,今年5月,其在TikTok经发布的一段磁吸式充电宝的视频,画面里展示用户单手就能轻松给手机充电,磁吸力强到手机能隔着玻璃也不掉落。这样直观的场景演示,让视频迅速收获了460万播放量和近1万点赞。

在TikTokShop电商业务方面,CUKTECH还处在试水和积累阶段。

「蓝海亿观」了解到,截至2025年9月,CUKTECH销量排名前4的TikTok小店,合计的预估总销售额仅11.17万美元。

小米系公司出海,与安克正面交锋

其中,美国市场的表现最好,小店(CUKTECH-US)预估销售额5.3万美元,关联达人113个,关联视频147个。但换个角度看,5万多美金的成绩,在竞争激烈的3C赛道里,其实并不算出彩。

相比之下,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增长更快些。印尼小店预估销售额3.6万美元,但关联达人数量和视频数量都不多,而菲律宾小店的表现则更像是“长尾市场”,1.97万美元的销售额,却投入了86条视频,但产出有限。至于马来西亚,仅有0.3万美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整体来看,CUKTECH在TikTok上的打法是“多点开花”,但每个市场的爆发力都有限。它更多依赖达人带货来铺量,而非凭借单品自然出圈。

总体说来,CUKTECH在海外刚刚起步,但鉴于在背后的小米供应链根基与资金实力,在拼“供应链+资金”的下半场,CUKTECH潜力不容小觑。(文/品牌亿观)备注:部分数据资料来自第三方,仅供行业参考。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

(来源: 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

联系客服

外贸交流群

联系电话

预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