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独立站卖“治愈”摆件,年收920万美金!

品牌出海生意经

2025年8年25日


最近刷到一个超神的独立站,专卖这种带疗愈感的艺术摆件,年营收居然做到了920万美金。


最近,一个美国独立站品牌 Lily Clark 火了起来。它的定位不是简单的“家居摆件”,而是把“疗愈感”注入产品中,用一件艺术品,打进了高净值人群的精神需求。结果,品牌年营收直接做到 920万美金,远超大部分同类卖家。


Lily Clark独立站官网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全球有超 8亿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焦虑、失眠、压力成为普遍现象,而市场上真正能缓解情绪的消费品,却依旧稀缺。于是,Lily Clark 走在了前面,把“疗愈经济”转化成了一门生意。



01




把“情绪价值”做进产品

走出价格战





如果单看外观,Lily Clark 的产品就是一个艺术摆件,但它的核心差异化在于“体验”。水流的缓慢流动,带给用户一种类似盯着篝火、海浪时的放松感。这种微妙的情绪满足,正好切中了消费者最缺的“精神疗愈”。



这意味着,品牌避开了家居摆件常见的价格竞争,也跳出了传统“造型—材质—工艺”的卖点思路。用户不是因为需要装饰空间而买单,而是因为需要“治愈”自己。 这种认知升级,把产品价值从几十美元的装饰品,拉升到数百美元的情绪消费品


对出海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未来竞争点,更多会从物理层面转向心理层面。能否抓住消费者的“精神痛点”,决定了能否突破价格天花板。



02




独立站设计

弱化购物感,强化艺术感





Lily Clark 的独立站设计几乎和电商网站完全相反。大面积白灰色背景,简约到极致,更像一个线上艺术展厅,而不是购物平台。甚至连常见的“购买按钮”都不提供,用户只能“预约”或“咨询”。


Lily Clark的独立站设计非常简洁


这其实是非常高明的策略。第一,它把购买过程从“购物”变成“收藏”,用户心理从“消费”转向“身份认同”。第二,这种高门槛设计筛选掉了低意向用户,让品牌只吸引到真正愿意为“艺术感”付费的高净值群体。


对很多出海卖家来说,独立站往往只是一个转化工具。但 Lily Clark 证明,网站本身也可以成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甚至通过设计来教育用户,让他们接受更高价位。



03




社媒营销

从“卖货”到“讲灵感”





数据显示,Lily Clark 的网站流量 90%来自社交媒体。这背后,是一整套和传统卖货式打法完全不同的社媒策略。

品牌几乎不在社媒上硬推产品,而是持续输出三类内容:


设计灵感:创作手稿、灵感来源,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艺术基因;


幕后过程:流水制作、工匠工作场景,传递手工与艺术感;


用户共创:鼓励买家分享使用场景、二次创作灵感,形成社区化传播。


这套组合拳不仅建立了“品牌调性”,还让用户有参与感,逐渐形成一种“精神共鸣”。而这种共鸣,才是高净值用户最愿意为之付费的。


Tik Tok上一条Lily Clark就有100多万浏览量


对出海品牌来说,社媒营销:从“卖货”到“讲灵感” 的经验说明:社媒不能只当流量入口,而要当成品牌故事的延伸场只有把社媒从“卖货平台”升级为“品牌舞台”,才能持续滚雪球式地积累忠实用户。


Lily Clark 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踩中了全球消费升级的方向——情绪价值才是未来真正的增量市场。它用一个简单的艺术摆件,重新定义了“产品”的边界,也为出海卖家提供了一个思路:


产品差异化不一定来自技术,而可能来自情绪满足;


独立站不仅是转化工具,还可以是用户体验的“第一堂课”;


社媒运营不是卖货,而是持续建立用户的精神归属感。


对所有在出海赛道上的品牌来说,真正的竞争不是价格,也不是渠道,而是谁能最快抓住消费者心理里的那块空白。Lily Clark 把“疗愈”变成生意,这或许就是未来更多爆款的底层逻辑。

(来源: 品牌出海生意经)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跨境魔方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行业新闻资讯,跨境魔方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上述文章存在营销推广内容(广告)

联系客服

外贸交流群

联系电话

预约演示